开栏的话:

  伴随新中国的诞生,人民教育出版社、高等教育出版社、语文出版社相继成立。在党的坚强领导下,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坚持植根教育、繁荣文化、守正创新、追求卓越,打造一套套精品教材、一部部传世经典,创造中国教育出版一个个历史。

  国运兴衰,系于教育。新中国成立70年来,中教集团为祖国教育作出巨大贡献。从今天起,我们一起走进“70部中教经典  致敬新中国70年”,回顾精品力作出版的壮丽故事,重温出版单位铸就经典的光辉历程,触摸中教集团无愧时代、奋进争先的伟大品格。

70家出版社推荐70部经典图书

  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,邀请70家优秀出版社推荐70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经典图书,希望借助这70部书带领读者重温峥嵘岁月,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独特礼物。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人教社、高教社、语文社各有一部优秀图书荣列其中。

人教版《新华字典》 :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识字的“无声”老师

 

[video:20190428-人教版《新华字典》背后的故事]

 


人教版《新华字典》

  说起《新华字典》,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,它的诞生竟然与扫盲有关。然而,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。

  新中国成立初期,我国文盲、半文盲占80%以上。文盲成为新中国建设的“拦路虎”。为识字、学文化,当时社会上对字典的需求旺盛。上世纪50年代,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的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,“识字之后,自需看书,看书乃要求字典。部队中尤为急切,东北军中谓但能指出某种小字典较为切用,彼处即需20万册。”然而,“市上小字典当在百种以上,大家抄来抄去,猜想皆此类耳。出版家喜出小字典,视为商品,未能多为读者着想。我社有鉴于此,故成立辞书社。”

  1950年8月1日,在叶圣陶的提议下,新华辞书社成立,语言学家、北京大学中文系第一任系主任魏建功受邀为新华辞书社社长并担任《新华字典》主编。3年后,《新华字典》正式出版。

魏建功与《新华字典》

  魏建功生于1901年,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。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,魏建功一直致力于推动文字改革和推广国语(现称普通话),是当时国语推行委员会的骨干。为更好地在全社会推广国语,魏建功始终希望能编纂出版完全用白话释义的新式字典。

  1949年年初,魏建功约请语言学家金克木、周祖谟等人来家里讨论白话字典的体例和设想。多年后,金克木在文章中回忆此事说:“城外传来的炮声仿佛给我们打节拍,我们当时想不到所拟字典的前途,但有一个信念,中国的未来系于儿童,危险在于文盲和无知,语言文字是普及教育的工具,字典是语言文字的工具。谈论字典等于谈论中国的前途,炮声使我们的信心增长。”

  1949年4月,根据讨论的意见,魏建功拟了《编写字典计划》,设想所编字典应“以音统字,以字统义,以义统词”,并作为《新华字典》编写的理论指导。1953年10月,魏建功心目中完全以白话释义的《新华字典》终于面世。著名语言学家袁家骅对此评价:《新华字典》摆脱了旧字典注释陈陈相因的老套子,每个字的释义都明白如话。

字典与人教社的渊源

  翻阅1953版《新华字典》,封面上的“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”字样,显示出《新华字典》与人教社的渊源。时隔66年,《新华字典》虽在人教社仅出版有1953版、1954版,但它是人教社和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个闪光点。

  对工具书有着研究的人教社辞书编辑室主任、编审谢仁友说:“当时《新华字典》虽有魏老主持编纂,但叶圣陶社长对于这项工作也费了不少心血。叶老在1950—1954年的日记中,有128天记载了《新华字典》的编写出版工作。其中,有组织人力物力,有商议宗旨体例,有看稿修订意见,有检字表编排,还有编纂进度安排、出版安排等。字典的原稿和修订稿,均逐字逐句仔细推敲过,有的地方像改作文一样进行修改。”

  有趣的是,1953版《新华字典》在印制中发生过的一个小插曲。原来,195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序版《新华字典》500万册上市后,一些南方地区的读者反映,他们对注音符号不熟悉,按音序排列查字典不方便。于是魏建功参考《康熙字典》的部首稍作调整,又编辑了部首版《新华字典》。1954年8月,部首版《新华字典》再次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。

识字者易学易记是宗旨

  “今天再看首版《新华字典》,越看越发现它的开创意义不凡。”谢仁友说,新中国成立初期,不仅文盲、半文盲很多,儿童入学率也相当低。在当时国民整体受教育程度极低的情况下,《新华字典》在释义、用图、排序等方面,都考虑到识字者的易学易记,这就奠定了它是新中国第一部完全用白话释义、白话举例字典的地位。

  比如凡形声字,声旁同者列在一起,既体现汉字的特点,又便于识字者学习,改变了当时工具书重文轻语、脱离人民群众语言、释义辗转传抄、缺乏语文科学分析的弊病。

  不仅如此,《新华字典》对普通话的推广也作用重大。《新华字典》第一次以字典的形式将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的成果巩固下来,人们学习普通话从此有了一个查检方便的国家标准。

  岁月如水,今天的《新华字典》不再是人们识字的唯一工具书。回溯66年前《新华字典》诞生的过程,这位“无声”老师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,不止于初期的扫盲运动,还在于它对中国工具书编写和出版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。

 

  (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/2019年5月27日/记者 章红雨)